多管齊下 搞活創業板市場 (2023.10.19)

香港是一個高度開放及國際化的金融中心,證券市場擁有很完善的監管制度。我留意到部分創業板上市企業出現股權高度集中、流通量不足、股價波幅顯著等問題,2018年,創業板規則曾作過修訂,提高了上市門檻,強化了監管制度,但這些更嚴格的監管措施卻產生某種負面作用,使中小型企業上市更加困難,導致近年創業板市道不振,這都是不爭的事實。

業界反映,創業板規則實在是太嚴格了,很多打算上市的企業很難做得到,而且成本很高,導致上市吸引力大為減弱,例如,創業板上市公司一般不能夠改變其主營業務,但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這些上市規則是否會窒礙市場活力呢?日本近期排放核污水,令部分經營日本海產的公司面臨困境,甚至倒閉,若不能適時調整其主營業務,勢必面臨倒閉甚至停牌的風險,對小股民十分不利。

另外,2018年修訂的規則亦令創業板與主板的關聯減少,削弱了創業板作為向主板上市的踏腳板的定位,相當多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已經不再選擇先上創業板再過渡去主板的做法,不少也放棄了上市計劃,轉而尋找其他融資渠道。2018年加強監管原意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目前經濟情況相對低迷,創意板市道亦不振,所以我們必須根據市場情況變化,實事求是地採取具體做法,檢討以前的部分政策,在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前提下,更靈活且進取地在監管及搞活市場之間取得平衡。

很多科創企業及具發展前景的中小企業都需要大量資金,但由於種種原因,他們難以籌集,我建議,目前由政府主導的香港投資管理公司,參考中央政府的做法及經驗,在投資基金中撥出一定的份額,例如5%或10%,做為風險投資,用以支持符合香港數個大產業發展方向的企業,包括中小企業,政府可以共同投資,亦可以直接投資,我相信若有政府資金主動帶入,就會有其他資金跟隨加入投資。

其次,特區政府可否與中央政府探討將內地有實力的企業或者大額專業投資者,在「滬港通」及「深港通」的機制內,容許這些大戶可以投放資金在創業板上,相信有這些專業投資者來港,可以增加市場的活力,也增加香港的吸引力。

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